Monday, November 3, 2008

Sabah Swiftlet Farming Association 沙巴养燕总会的心声

Sabah Swiftlet Farming Association          

                                 白燕的栖息,环境卫生及带来山打根的繁荣

 

        金丝燕是一种非常特殊以发达唾液腺制造富有营养及矿物质燕窝的小动物,因其所生产的燕窝色白,故我们称它为白燕(Aerodramus Fuciphagus)

        白燕虽是群居飞禽类,但不与其它鸟类集在一起生活,它也不会与不同的鸟类合群或一起觅食。由于白燕的双脚已退化而不能站立,所以从幼鸟到成鸟都从不下地上觅食或站在树上或住在树上,它也不喝肮赃的水,更不会吃死去的东西,它只是吃会飞活的昆虫,它栖息的时候是勾在石壁上,所以它是一种完全独立的鸟类!因为飞离栖息处之后没有和其他动物飞禽和地面上的物件接触,所以飞禽专家都认为白燕染上禽流感的机会是几乎不可能,在历史上直到现今的科技时代,都不曾有任何禽流感病毒的纪录 (  要不然世界上没有人敢吃燕窝  )

         其实 ! 洞燕和屋燕同都是白燕,只不同的是我们将它引进燕屋里来,让它为我们制造同一样品质的燕窝,同时我们也提倡养燕也是一种保护燕子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燕屋有时间的预算,有策划的采收,绝对不会影响到燕子的生态,另外燕子是一种早出晚归的鸟群,对我们的影响微乎其微。沙巴养燕总会的成立将可以和政府相关单位沟通并一起制定条例来管制燕屋内所播放音乐的时间及声量等 筹备中的养燕总会最大的宗旨是不要影响到附近的居民及提高居民所住的楼价 )。

         一些对引燕业不太了解的大众对这行业多少都会有一些担心或以为。其实白燕有很爱干净的特性,它回到燕屋附近的时候从不在天空上排便,不论有多少千只白燕,它们只在燕屋内栖息时才排便,所以一些不明人士以为在燕屋附近,就一定有燕子的粪便,也以为它们所晒的衣服会有燕子的粪便,这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最重要的是,不了解燕屋情况的一些社会人士,他们完全误解了燕屋的情形,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拿燕洞来比较或参考,例如,在你你踏进燕洞内,一定有一股多年聚下来难闻的臭味,而且地上有高达数尺一层一层软绵绵的鸟粪,燕洞内绝对不可能有人去打扫,就算要打扫,也绝对做不到,因为燕洞内,全都是凹凸不平的地面,别说扫地,连走路都要小心呢!燕屋就大不相同了,燕屋是一间有规格给燕子栖息的地方,当它的粪便集在地上时,我们随时都能像家里扫地一样的轻松,将它扫的干干净净。有燕屋的每一位成员,当然更不会喜欢自己的燕屋让它发出臭味来,而出产有臭味的燕窝,更不会使臭味影响到隔壁及附近的居民,这是很肯定的。

         山打根原是一个很繁荣的地区,在70年代时,更有小香港之称,时至今日,我们用一个很实在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山打根,一间接一间的高楼被拍卖,一间一间的屋主都迁移到北路上,如今我们时常都能从新闻上,感觉上或受害者的身上,都听到和看到每一栋的高楼大厦都住满了非法外来人,草燕,鸽子或其他的飞禽。更常常听到到楼上有一些缺德的人把一包一包人的粪便从高空丢下来,在楼梯口大小便,更把一些坏的杂物也从高空上抛下街,弄到民不潦生,( 这是一个事实 ) 我们绝对不能否认,而且那么多年来都难以管制,这是一个社会的难题,更使到外资要前来投资时,看到这情形,我想 !谁都不敢来。

          如今,这问题解决了,我们沙巴养燕总会在时间上必能将已不值钱的楼价从新待估,使它变成外资争着要来投资的一个目标,也能减少很多很多的社会问题,也能杜绝那些毒品及走私货窝藏的地方,在百物高涨及经济萧条的非常时期里,生意又难做,我们沙巴养燕总会有很大的潜能可使这危机转为商机,使我们山打根能恢复以往的兴旺及有价值的旧楼

            这就是我们沙巴养燕总会的心声,谢谢!!!                            

 

                                                                                                                          

                                                                                                作者:沙巴养燕总会筹备会会员

                                                                                                          Lee Boh Ching

                                                                                                          2-8-2008